mercredi 22 février 2012

巴黎时事沙龙第21次讨论:中西音乐比较 - 中俄何以联手对西方说不?

宋鲁郑:中俄何以联手对西方说不?
任畹町:中俄联手否决制裁叙利亚是为了找回昨天的极权辉煌和对抗先进的文明
郏国庆:中西音乐比较 钢琴演示  2012年2月26日17:00

时间: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17点开始(本次为2012年2月26日)
地点:88 Rue de Province 75008 paris 天府酒家
地铁:Metro 7、9:LA FAYETTE  或者 RER A:AUBER

每人餐费为5欧元,法律系、政治系、社会系、新闻系、经济系及与此相关专业的学生免费用餐。餐料标准仍为10元。

第一主讲人:郏国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版“110首民歌钢琴曲集” 新作“大型舞剧孟姜女”配器 【郏老师的节目因上次钢琴房被春节预订而延迟至今】

郏国庆预备主题: 中西音乐比较
通过钢琴演奏讲解:
中西音乐观念及功能的差异;
中西音乐音阶概念的差异;
中西音乐调式概念的差异;
中西音乐语言的差异;
中西声乐发音的差异;
中西乐器的差异;

第二主讲人:时事评论员宋鲁郑
宋鲁郑:1993年获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文凭。1999年工作于山东滨州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0年赴法。获里尔高商硕士学历。现任旅法山东同乡会副会长、巴黎文化沙龙秘书长、旅法中国同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法国《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主要方向。四次应邀访问台湾, 在西方国家抨击中国此起彼伏的喧嚣中,这位旅居法国、不拿国家俸禄、本职为商人的宋鲁郑,凭着对中国天然的热爱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以几乎一天一篇文章的速度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时事评论,纠正对中国的偏见,回击对中国的指责,介绍中国的发展进步。   宋鲁郑捍卫中国国家利益的鲜明立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法国《欧洲时报》、美国《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外媒体,国内《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人民网》、《求是》杂志社旗下的《红旗文稿》、新华社旗下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参考消息》,以及《北京日报》、《广州日报》、《华商报》等,经常就国际政治中有关热点问题向其约稿或转载其博文。【百度百科】

宋鲁郑:中俄何以联手对西方说不?【任畹町评注】

2月4日当得知中国和俄罗斯联手在联合国否决了西方全力支持的针对叙利亚的制裁草案,不由得感叹:国际关系上真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9年前,也就是2003年,法、德和中、俄一起建立和平同盟,对抗英、美针对伊拉克萨达姆的战争轴心----据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后来出版的回忆录,他之所 以反对这场战争,是因为不能让美国拿走全部。20多年前,中国则和西方国家一起,对抗“邪恶帝国”苏联。 

当然这一次,西方同样没有高举利益大旗,而是又祭出了人权和民主----投票结束后,法国驻联合国大使阿罗(Gerard Araud)告诉安理会:“这是安理会、全叙利亚人民和民主可悲的一天”。而且非常巧合的是,就在联合国投票前夕,叙利亚又“残酷屠杀”了260多位平民。这实在令人怀疑:要么是叙利亚阿萨德的政治智商奇低无比,如此心甘情愿、如此及时地给西方送上打向自己的炮弹;要么是西方故意制造假新闻。果不其然,当草案被否决后,这个死亡的数字已经变为55人,连此前的零头都不够。更重要的是,BBC的报道加了这样一句话:由于国际媒体被严禁进入,无法验证各方的信息。言外之意,可谓人人皆明。也是,既然这个“消息”的作用已经完成,哪么再回归一下新闻自由和公正是正常的。
还有比较奇怪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以来,除了事涉自己的切身利益,都不会使用否决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仅仅使用了8次而已。所以这一次似乎与中国的上述原则有所矛盾。毕竟,叙利亚和中国没有什么渊源关系或者特殊的利益关系,中国可以劝用如此宝贵的外交资源呢?
草案被否决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莱斯在她的推特上指责中、俄两国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应该说,她的话没错,只不过不完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也是一样。
自从阿拉伯革命至今,面对突尼斯的残酷镇压,法国一直支持到最后,它的外交部长在议会里呼吁全力支持本.阿里,要把法国警方对付抗议群众的经验传授传授。美国则对巴林的血腥镇压无动于衷----美国要干预十分的简单,它全球强大无敌的海军就驻在巴林嘛。不仅如此,沙特率领海湾联军扑灭巴林革命之火之时,美国依然是默许,默许。而且事后巴林王室大搞秋后算账之时,美国也视而不见,更不可能拿到联合国去投票。原因很简单,这些都是西方的铁杆盟友,他们倒了,不符合它们的国家利益。所以民主或人权原则就要先收起来。但当革命之火烧到利比亚之时,卡扎菲则面临了完全不同的命运。原因也同样很简单:谁让卡扎菲一直是西方不听话的眼中钉、肉中刺呢?

【任畹町:冷战期间西方对人权民主价值及意识形态的使用是针对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权民主的价值理念是为全球战略服务的,不是空洞抽象的。所以,只要是反对苏联的国家,无论是否独裁专制美国均加以支持。冷战结束后,价值理念的全球战略与国家利益同时并重,北非革命的几国与美国国家利益关系不太大,可是,经常是理念甚至重于利益。理念与利益的关系早已不能说明今天的世界。

目前,西方与叙利亚、伊朗、朝鲜的冲突正是基督文明与伊斯兰、与亚洲极权专制的儒家文明冲突的绝好证据。俄罗斯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欧洲国家,但是,1917年2月俄国革命推翻了专制沙俄,现代化曙光初现,为什么10月布尔什维克政变扭转了车轮?正因为亚洲的专制传统同样是俄罗斯的固有本性。】

哪么,现在西方又把民主和人权拿出来,要联手修理叙利亚又是如何的“事出有因”呢?当然,谁也不会单纯的认为是为了被“屠杀”的平民,正如阿萨德的支持者所说的:联合国安理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关注,比如索马里的大饥荒,还有(以色列完全封锁的)加沙地带。

首先,由于持强烈的反对以色列立场,叙利亚和美国关系一直高度紧张。叙利亚反对以色列,并不仅仅是阿拉伯和以色列历史上的矛盾,而自1967年阿以战争后,其领土戈兰高地就一直被以色列占领。我们不妨想想英国占据马岛,阿根廷民众是以何种感情看待英国,爱尔兰是如何对待英国人的。尽管如此,一直以来,叙利亚就被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认为是少数几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甚至被冠以“邪恶轴心”。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更于2004年签署法案,对叙利亚进行制裁。有时真想不明白西方解决问题的逻辑:只要以色列归还非法占领的领土,叙利亚还会反对以色列吗?还会和西方为敌吗?如果西方能够迫使以色列遵守联合国众多的决议,退出非法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中东还会有针对美国和西方的恐怖分子吗?【任畹町:这就是“文明冲突”。】

其次,叙利亚之所以能够长期对抗西方,在中东地缘政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和中东地区大国伊朗的支持密不可分。现在西方对叙利亚进行石油出口制裁,伊朗就利用自己的渠道代替它出口。而伊朗,则自从高举“自由和民主”大旗的革命成功之后,就成了西方最主要的敌人。

【任畹町:亨廷顿在美国《外文》季刊1993年夏季号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中称,“新世界的基本矛盾并非主要源于意识形态或经济状况的差别。人类今后最大的分歧及冲突将主要源于不同文明的歧义。”他把不同文明分为七八种之多,主要指“西方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可能的非洲文明”。冷战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他特别担心的是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可能联合起来对西方文明构成挑战。】

当两伊战争爆发时,美国等坚定的站在萨达姆的一边,而且美国军舰还击落过伊朗客机。而最令西方无法容忍的是,伊朗长期以来研发核武器。为了阻止伊朗,西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包括电脑病毒。最近几年来,多名伊朗核科学家被暗杀----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在英国中毒身亡,竟引发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口诛笔伐,在英国乃至欧洲掀起一股“俄罗斯威胁论”。但伊朗核科学家接连被暗杀,却没有一个西方国家出来主持正义。所以,在西方看来,只要打倒叙利亚,自然就令伊朗完全孤立,孤掌难鸣的伊朗要么妥协,要么被西方一劳永逸的解决。

第三,西方剑指叙利亚,意还在俄罗斯。俄、叙两国虽然并不接壤,但两国的盟友关系从冷战时就已经形成了:双方建交比叙美建交早两年;第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时,苏联向叙利亚提供了高达35亿美元的援助,云集叙利亚的苏联军事顾问多达3500人。当时大量在苏联留学 的叙利亚人现在很多都在叙现政府中担任要职。苏联解体之后, 叙利亚是俄罗斯的第三大武器买主----伊拉克和利比亚政府被推翻后,俄罗斯可不想再丧失一个军售客户,俄罗斯在叙利亚港口塔尔图斯的基地是其设在除独联体国家外的唯一军事基地(这是苏联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海军基地),也是其在地中海的唯一立足点----保留该基地对于遏制日益逼近俄边界的北约,应对中东地区冲突及极端主义威胁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俄罗斯在叙利亚还有高达二百多亿美元的油气田项目的投资。可以说叙利亚是维护俄在中东利益的重要战略支撑。 所以,当叙利亚“革命”发生后,高调公布最新型T-90坦克运抵叙利亚,三艘俄罗斯军舰也迅速进入叙利亚塔尔图斯潜水域,其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在向地中海集结。正如叙利亚总统顾问巴萨姆·阿布杜拉曾说过的,捍卫叙利亚其实就是捍卫俄罗斯自身战略利益。俄科学院专家维克托称,俄在利比亚问题上支持西方,但什么都没得到,现在“莫斯科已没有多少盟友可以抛弃,尤其在俄面临选举、民族情绪上升时,丢掉盟友将被视为投降”。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一定要投票否决的原因。当然,对于俄罗斯来讲,中东越混乱,危机越持久,石油价格就会越来越高。这对于依赖资源出口特别是油汽出口的俄罗斯意味着什么,无需多言。

最后,还有一个猜测。西方早就预料到俄罗斯和中国会行使否决权,所以这个提案即使通不过,也仍然可以使西方多了一个攻击中俄两国的借口,对之污名化,而令中、俄两国国际形象大损(请问,谁还记得西方在突尼斯和巴林是怎样干的?)。不仅如此,还可以损害它们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更为关键的是,西方现在正处于深度的经济危机中,未必有能力再对叙利亚动手,但它们又不能对叙利亚的局势坐视不管,特别是有利比亚成功的案例在前。但中俄否决提案之后,西方就摆脱了不干预的责任,真可谓一箭多雕。这也是为什么提案否决后,美国和英国异口同声的声明,中俄要为叙利亚的暴力负责。

西方和俄罗斯各有各的算盘,从表面上看并无直接利益纠葛的中国何以也坚定的站在俄罗斯一边?特别常任理事国的否决票一票足矣,中国完全可以投弃权票,搭一搭俄罗斯的便车就好。

以本人观察,中国投的否决票并不是为了支持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双方的交情根本到不了这一步。而是为了给西方颜色、支持俄罗斯和为了自己在伊朗的石油利益。

2008年西方进入危机时代以后,中国崛起的威胁已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模式的高度。特别是美国不顾伊拉克和阿富汗混乱的局势,仍然决定抽身,转向亚太,直指中国。在南海、东南亚(缅甸、越南、菲律宾)、南亚(印度)、东亚(日本)、澳州等纷纷插手,力图遏制中国。中国借制裁叙利亚一事,向西方展示实力,发出警告,十分明确地表明,没有中国的配合,任何国际事务西方都无法解决。如果西方不在事涉中国的核心利益上放手,也别指望中国在它们需要的事务上得到中国的帮助。

冷战结束后,对西方一边倒的俄罗斯却遭到了暗算。被羞辱之后并付出沉重代价而觉醒的俄罗斯转向中国(2008年当美国金融危机达到最危急的时刻,据时任财长的葆尔森回忆,俄罗斯派高级别代表团访问中国,提议联手抛售美国国债,足可见俄罗斯对西方仇恨之深)。俄罗斯的下场自然对中国是及时的提醒,另一方面,西方由于无法承受和接受中国的强势崛起,双边矛盾和摩擦急剧上升。所以中俄建立不是同盟的同盟,势所必然。所以,当俄罗斯需要中国的时候,中国自然不能缺席,否则双方的信任和联盟将名存实亡。如果以后中国需要俄罗斯的时候,将何以开口?更何况,2007年1月,当联合国就缅甸局势投票时,俄罗斯站在了中国一边,一起投下了否决票。现在中国自然也要投桃报李。而且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尽管中苏(俄)关系波动起伏,但苏(俄)并没有触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西藏和台湾。这是和西方最大的不同。而西方即使是和中国是盟友关系时,【任畹町:从来不是盟友。】也仍然没有放弃介入台湾和西藏事务。
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
2011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2776万吨,较2010年增加30%----要知道整个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仅增6.1%。更重要提,伊朗是西方少数没能控制的石油资源之一。假设西方连伊朗也抓在手里, 中国的能源安全真的是朝不保夕,到时中国势必受制于西方,其彰显主权的独立外交将大打折扣。所以,中国和俄罗斯一起投出否决票,不是讨好叙利亚而是伊朗。
还有一点或许也要指出的是,中国支持俄罗斯和叙利亚,也有通过它们拖住美国的战略考量。美国急于解决叙利亚局势,还是和它要进行的针对中国的战略转移有关。但假如叙利亚问题长期化,美国势必难以把精力投入到中国身上。而且叙利亚的问题一天不解决,俄罗斯和美国的对抗就会持续。做为全球第二大军事强国,俄罗斯可不是美国可以随意打发的。有这样的对手不停的博弈,美国还有多少力量对付中国?
最后,还是要讲一讲道义。毕竟,人类发展到今天,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也有些不合适宜。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要搞一下双重标准:既要有利益,也要不时的讲一讲原则。
抛开中俄的相关利益不谈,叙利亚的问题是否就是西方认定的专制政权对民众的镇压?我们知道,阿拉伯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这和西方脱不了干系),都有尖锐的宗教、民族矛盾。这些冲突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今天以“民主和自由”面目出现的阿拉伯之春同样是如此。利比亚内战发生之后,反抗卡扎菲的力量被称为自由战士,结果革命胜利后,这些自由战士就显了原形:分割占领首都、秘密监禁成千上万的平民、通往首都的道路上随意设置关卡、建立了自己的武器库、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甚至洗劫了过渡委员会总部。最后倒是美国的学者讲了实话:这不过是一群大部分被基地组织控制的乌合之众而已(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阿伯德拉希姆)。【任畹町:这是推翻卡扎菲40年的必要代价,值得。独裁魔王的罪过比此大千万倍。】
今天的叙利亚,很难讲不会是明天的利比亚。我们看到的是,在堪培拉,抗议示威者冲进叙利亚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造成大面积损坏,还偷走电脑。而在开罗,示威者闯入使馆进行劫掠,并在1楼放火。在德国,有20人强行闯入叙利亚驻柏林大使馆,并损坏了使馆办公室。在利比亚,约有300名叙利亚流亡人员干脆占领了叙利亚驻的黎波里大使馆(利比亚之无政府状态可见斑)这些无视国际法的所谓反对派,当权后会只怕比阿萨德还不如。就如同今天的利比亚,主张一夫多妻制,要求按沙里亚制订法律,真的是比卡扎菲时期追求的世俗化倒退很多。不客气的讲,以阿拉伯世界的现状, 革命或不革命的区别仅在于产生的是“亲西方的专制或反西方的专制”而已。法国的托克维尔早就讲过:“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是不可能使一个民族获得自由的”。所以仅就人权和道义方面,西方实际上也是站不住脚的。再需要多说一句的时,虽然最后修改过的草案十分的温和,没有任何使用武力的字眼。然而,利比亚的教训历历在目:西方的行为完全超出联合国的授权,并通过单边不公正的军事参与,完全成了内战的一方。现在恐怕西方又要故计重演,俄罗斯岂能再上当?比如草案要求叙利亚各方停止暴力和报复行为,但假如反对派不停止暴力,政府也同样回应的话,西方恐怕只会针对政府。就如同明明决议是对利比亚进行军事禁售,但西方却源源不断的提供武器给反对派。这种假联合国决议却谋一已之私的西方怎能令人相信呢?
所以中国这一次罕见的动用否决权,是一次深思熟虑、含意极其丰富的外交举措。既维护了国家利益,也没有违反道义原则。当然叙利亚毕竟不是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做到这一步就要适可而止,对俄罗斯也算是仁至义尽。下面就看俄罗斯怎样和西方博弈了。【任畹町:中国否决关于叙利亚多数国家的议案是制止利比亚模式在叙利亚重演,进而防止利比亚模式将来在中国重演。】

·······················
第三主讲人:任畹町:前北京社会经济研究所,巴黎政治学院,法国人文科学之家政治经济学研究员
任畹町:中俄联手否决制裁叙利亚是为了找回昨天的极权辉煌和对抗先进的文明

冷战期间西方对人权民主价值及意识形态的使用是针对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权民主的价值理念是为全球战略服务的,不是空洞抽象的。所以,只要是反对苏联的国家,无论是否独裁专制美国均加以支持。冷战结束后,道义理念的全球战略与国家利益同时并重,北非革命的几国与美国国家利益关系不太大,可是,经常是理念原则甚至重于政经利益。理念与利益的关系早已不能说明今天的世界。

“中俄何以联手对西方说不”主要表现的是不同文明的冲突。
目前,西方与叙利亚、伊朗、朝鲜的冲突正是基督文明与伊斯兰、与亚洲极权专制的儒家文明冲突的绝好证据。俄罗斯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欧洲国家,但是,1917年2月俄国革命推翻了专制沙俄,现代化曙光初现,为什么10月布尔什维克政变扭转了车轮?正因为亚洲的专制传统同样是俄罗斯的固有本性。

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发展中国家、专制国家、民主国家的概念不足以诠释当今世界的冲突。塞缪尔·P·亨廷顿已经辞世,他的文明冲突论经受了冷战后的反复验证。

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1996年底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冷战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亨廷顿认为国际间真正值得注意的不再是“国家”,而是植根于过去宗教渊源的文明。亨廷顿明言西方文明并无普世性,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实现了现代化,而实现之后又都反对西方价值而复兴本土文化,实行自我伸张(self-assertion),今后的世界将是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

亨廷顿在美国《外文》季刊1993年夏季号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文中称,“新世界的基本矛盾并非主要源于意识形态或经济状况的差别。人类今后最大的分歧及冲突将主要源于不同文明的歧义。”

主要指“西方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可能的非洲文明”。冷战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他特别担心的是以中国为“核心国家”的儒教文明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伊斯兰文明可能联合起来对西方文明构成挑战。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起学界的注意,立即在国际舆论界与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应,中国学者胡批三国。

亨廷顿继续出文《如果不是文明,那又是什么?——冷战后世界的范式》(载于《外交季刊》1993年冬季号)。文中他把“文明冲突论”称之为冷战后新世界的一张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世界不再划分为自由世界、共产主义世界或第三世界。他认为简单地把世界分为富国和穷国或者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的观点已陈旧过时,而且也不甚准确。只有文明范式将是冷战时代三个世界范式的自然继承者。在文章中亨廷顿认为他提出的“文明”已代替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等等而成为今后观察、讨论、判断一切国际纷争的“范式”
中国否决关于叙利亚多数国家的议案是制止利比亚模式在叙利亚重演,进而防止利比亚模式将来在中国重演。